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細說攝影路 (六) 方塊酥

5561090644_6342d959ff_b
自從在攝影展及沙龍展覽看過人家放大的照片後,發覺用135格式,就算是用 Ziess 或 Leica,也不敵最低級別的中幅120系統,(當時還未有LOMO廠的120相機)
用一部最平宜的海鷗雙鏡機,已能打敗很多名廠相機。

當時正在高燒不下的我,便開始研究有什麼廠牌的中幅糸統,適合我的經濟能力,玩攝影有點認知的人,當然知道 Hasselblad 的500CM,但一套基本相機,一機一鏡一片盒,已是我半年的薪金,所以目標祗可是日系出品,因國內生產的相機我已領教過不作考慮,這次對攝影器材的認知,比初時玩135系統進步不少,選機已不須求人了。
日本生產的中幅相機有多個品牌,而且人稱"中幅無弱旅",隨便一部也比我手中的 Nikon FM2 利害。

品牌方面有:
Bronica 的 ETR-S, SQ-A; Mamiya 的 M-645, RB67, RZ67; Pentax 6x7;

選擇真不小,我其實很喜歡 Hasselblad 的系統化,所以選機時,就選了 Bronica SQ-A,因它與500CM最相似,6x6片幅,可換片盒,而價錢約是 500CM 的三份之一,我近年拍攝的照片裏,最喜愛的也大多是用 SQ-A 拍的,當年的選擇真沒有錯,當然與 Hasselblad 500CM 比,它還是欠一點色彩的表現。

近年使用 Bronica SQ-A 拍的幾張喜愛的照片


107643304_1d7681cee7_z124266548_c0abbac9d3_z2379274321_b8036c6f5e_z2380109692_52c2cc8ac9_z4487353986_d7265a6f69_z4487354668_64cc509c04_z5561089992_2d5a0d822a_b
110491653_a00be35a8b_z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